□□□当前位置: 剑光书画院-书画名家网--书画信息--立体的教育: 心灵美育需要长期浸润

打印本页
立体的教育: 心灵美育需要长期浸润

 

  教育是从平面到立体“塑”人的过程,教是平面的,育是立体的。“教”可以在学校通过教学完成,但“育”是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。教育是直指人心的行为方式。我一直觉得教育没有统一的路径,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、家庭环境、社会际遇都是不一样,教育不是做数学公式,春雨在润物时也不是惠及所有物。因此,处在不同成长环境中的孩子,注定有不同的教育之路。相对社会和家庭教育而言,学校教育对每个孩子是相对平等的。“双减”正是在教育困惑时的顶层策略。
  【课外时间多元规划:阅读、观展、郊游、听书】
  我们家对孩子的教育,是有父母分工的,父亲管理安排玩娱乐趣,母亲管理课业学习,至少目前来看是有效果的。管理课业学习是最辛苦的,这要给大多数母亲点赞,总体看父亲在教育方面远不及古贤智者,至少我是这样的,需检讨。孩子的教育,父母均坦然面对。但如果父母两人什么都管,很难协调步调,常常“鸡飞狗跳”。成功的家庭教育似乎都是在父母的有效调和中取得的。
  课外时间主要包含周末或节假日。“双减”直指的重心或许是周末节假日的补课问题,很难用数学切割去分配时间,但有几点可以考量,一是在完成学校作业的情况下,多阅读课外经典,听名家解读,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有独立的书房。二是适当安排参观城市内博物馆、美术馆的经典艺术类展览,参加文博会,观赏经典影视剧、电影、音乐会等,进行人文熏陶。三是户外运动,湖山揽胜,茶园清趣,丹崖玉树般的浸润,有鸟语花香的陪伴,打开心灵的窗口,与自然对话,与宇宙沟通,这是孩子渴望的,但也是家长常常忽略的。“山谷问道”便是打通人文教育的自然法门。问孩子:“你看到花盛开了吗?”“你闻到花香了吗?”四是将早晚车行变成“流动的故事会”,让孩子在车上听听民间故事、历史故事等,或是轻音乐,舒缓上学与放学的情绪。当然,最直接的交流效果更好,这就要求父母去重塑提高自己。
  【长期陪伴,共同成长】
  作为父母和教师,我们自身也是教育的探索者、实践者,我们接受的都是中国美术学院(原国立艺术院、浙江美术学院)的艺术人文教育,美育是通过手工劳作直指心灵的教育路径,美育的范围很广,不仅限于美术教育、艺术行为,它没有边界,诸如家务劳动、帮扶老弱等都是美育的活动。
  心灵美育的浸润是一个长期需要调和的教育过程,在成长过程中也是最难的。孩子好习惯的培养,母亲在大多数时候扮演更重要的角色,从小柚子出生后,每天晚上睡觉前母亲都会讲三个故事,这种习惯坚持到小柚子自己会阅读,无论出国考察还是国内旅行,从未间断,这是培养喜欢阅读习惯的一种方式。还有一个习惯的培养,就是每次出国或国内旅行、考察时,都会为他随身携带笔墨纸砚,“一路涂鸦一路行”,这个习惯从他2岁多时就开始了,看来小柚子也是喜欢、开心的,涂鸦是相当快乐的。涂鸦是儿童最直接参与美育、心灵直抒的行为之一,好比阅读爱不释手的经典绘本。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书香浸润,“传孙有砚胜于田,遗子无金还是福”。
  毫无疑问,今天的孩子们是幸福的,在物质上、精神上都很富足。但问题也是大量存在的,网络、游戏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生活渐渐渗透在方方面面,不仅孩子们无法自拔,父母们也是难以自律。教育是如春雨般“润物细无声”,不是简单说教,不是粗暴打骂能解决的,自律、唤醒是教育最普世也是最高的一种法门途径。放下手机,带孩子们多到田野里去走走。要远涉,远涉者从容也。阅读、行走两不误,古贤要求的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没有过时。阅,是在学校书斋中与古人对话;历,是在自然中与宇宙沟通,阅历形成哲学头脑。(来源:美术报)

加入时间:2022年6月3日20:25 〖推荐给好友〗 〖关闭窗口

相关新闻